知名博主@小小段砸在直播时,谈到自己的一位室友。刚说了几个相处情景,就听得大家一阵窒息。博主感慨一句谁家的外卖不错,室友立刻摆手:那家不行。买的水果口感酸涩,博主说“生了”,室友硬要来一句“不是生了,就是不大熟”。博主提出寝室出游的建议,室友脱口而出“这样不好”,转过头却又问博主“你刚刚说什么来着”……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,无论谈论什么话题,都习惯用否定句开头。哪怕你们观点一致,他也要换种说法来杠你。有时甚至还没听你说完,就迫不及待表达自己的不屑。不讲事实,不谈逻辑,不在乎别人的感受,只为了反驳而反驳。
李雪琴曾在一档节目中,建议广大学生:没有热门的专业,就选热爱的。嘉宾许天奇跳出来反对:还是得选热门的。李雪琴不得不重申:我是说在没热门专业可选的情况下,尽量选热爱的。结果许天奇还是不依不饶:“那也不是选热爱,而要选喜欢的。”现场气氛一片尴尬,所有人都明白李雪琴说的“热爱”,跟他说的“喜欢”,本质上是一个意思。弹幕里有句评论:“我以前有个朋友也这样,现在已经不是朋友了。”很多时候,这些反驳的人未必有心,可于听者而言,却是字字扎心。没有人喜欢和满腹戾气的人交往,也没有人愿意和一身棱角的人相处。一个人把反驳当成习惯,得罪的是别人,消耗的是自己。如果你熟悉主持人鲁豫,想必记得她早期的访谈风格。每当对方的回应,没有遵循她的思路,她就会蹦出一句:“真的吗,我不信!”很长一段时间,她都没有觉得这样有何不妥。直到有次体检,医生见她各项指标正常后,认为她平时工作很清闲。鲁豫很疲倦地说:“我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呢!”医生反问了一句:“真的吗,我不信!”一种不被理解的无奈涌上心头,鲁豫这才发现自己的说话方式,会给别人带来这样的委屈。从此她一改往日风格,每当采访对象说话时,她都全程保持微笑倾听的姿态。遇到不明白的情况,她也只在对方说完后,问些引导性的问题,而不是急于质疑。渐渐地,嘉宾们都愿意吐露心声,鲁豫的状态也不再紧绷,采访也变得轻松从容起来。语欲胜人,是一切烦恼的根源。谁都有自己的立场和三观,而反驳只会让关系怨怼丛生,让自己心力交瘁。正如企业家尹明善曾说:但凡遇到点事就要争个对错,你不苦,谁苦? 建筑师王澍留美回国后,在中国美院从事旧楼改造。每当同事提出设计思路,他都会说这样不行,有悖国际前沿的建筑理念。几个月下来,不仅项目难以开展,他自己也常感到身心俱疲。后来外出调研,他见到当地楼房风格迥异,各擅其美。赞叹之余,王澍想起和同事的争论,不由深自惭愧:“世界是多样的,我所知的实在微乎其微。”心理学中有个“达克效应”。意思是说,对某个领域一知半解的人,更容易产生莫名的优越感,进而感觉自己永远是对的,别人永远是错的。适当反驳,可能是为交流观点,习惯性反驳,则一定是无知的体现。正如我们常说,无知者无畏。越是认知浅薄的人,越是缺乏敬畏之心。他们用自己狭隘的视角看待世界,习惯对别人的一切指指点点。刘润曾在内部分享会议上,讲过这样一个故事。有个住在深山老林的部落族人,某天突然被带到纽约中心。他不会惊叹城市的繁华,科技的先进,生活的便捷。而是对用打火机的人说 “不对,你应该钻木取火”,对骑单车的人说“不对,你应该骑马”。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?族人永远不能融入现代社会,最终在拥挤的街头,做孤独的异类。他后来在《底层逻辑》中写道:当你觉得世界一无是处时,自己亦已被世界抛弃。无知的人,通过反驳别人,显得自己无所不知。但生活不会说谎,短暂的优越感,片刻的成就感,都在暗中标注了价格。愈发偏执的性格,逐渐萎缩的圈子,不断匮乏的认知和眼界……只想在言语上做赢家的人,最后都成了人生的输家。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曾说:“习惯不是问题,反驳也不是问题,两者加在一起就是大问题。”成年人最大的自律,就是克制无时无刻的反驳欲。用思考代替习惯,把反驳变成反思。茱莉亚·达尔是当代最出色的雄辩家,获得过世界辩论大赛最佳辩手。然而平时她也因职业习惯,总是下意识反驳周围人所说的每一句话。精湛的辩论技巧,能够帮助她在赛场上连战连胜,却在生活中带给她无止境的争吵和疲惫。终于在和多年的朋友决裂后,她开始明白:“台上你能辩出一个结果,但在台下,你唯一能和别人达成的共识,就是你们不可能在任何事上达成共识。”从此她跟任何人交谈,都会在对方说完一句话后,强迫自己停顿5秒再开口。起初,反驳欲被强行压抑,茱莉亚会感到胸口一阵明显的窒闷。但随着反驳欲逐渐消退,她反而有种思考时才有的淡定平和。尽管只有几秒,却足以让她意识到,对方所说的大部分内容,根本没有值得争论的地方。《论语》中说:智者思其所言,愚者言其所思。不经大脑的反驳,其实是一种思维的惰性。学会在倾听中思考,很多让你愤懑不平的事情,自会云淡风轻。很赞同这样一句话:反驳是本能,反思则是本事。真正聪明的人,从不处处反驳。而是坦然接纳自己的局限,在尊重不同观点的同时,也让自己得到完善。最近在看《华为学习之法》,对其中一个故事感触良多。华为早期开拓日本市场时,遇到一个难缠的客户,明明每步流程都严格遵守了标准,但客户还是退回产品,而理由竟是“标签贴得比较随意”。换作一般人,肯定不能接受这种理由,只会觉得客户是在存心刁难。华为的负责人却强忍反问的冲动,还请求前往客户的仓库参观。很快他发现并非客户吹毛求疵,而是他们使用了自动扫描设备。标签没贴在指定区域,仓库人员就必须手动将包装上的标签对准扫描口,使得入库效率大打折扣。这位负责人在总结大会上说:“如果当时我们反驳客户,不仅会失去一笔长期订单,也会错过一次学习先进入库方式的机会。”真知灼见,往往藏在不中听的话里。当你驳回了所有反感的观点,也就拒绝了一切可能的成长。正如演员比尔·奈伊所说,你遇到的每个人,都能弥补你在某些方面的缺陷。 你可能并不知道,刘德华当年曾被香港媒体称为“遭受恶评最多的演员”。在一档节目中,记者问他如何能做到在质疑中成长。刘德华平静地回答:不要句句反驳,而要字字反思。驳倒一个人,不会让你变得优秀。请记住,创造新陆地的,不是表面喧嚣的波浪,而是底下沉默的泥沙。